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提升思政课亲和力与针对性,6月29日至7月3日,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组织6个二级学院的84名学生,在思政课教师及辅导员带领下分赴延安、川渝开展2025年暑期思政课实践教学。
延安行:感悟延安精神 汲取奋进力量
外语、数统、体育学院实践团队以“感悟延安精神 汲取奋进力量”为主题,通过现场教学、红色场馆参观、劳动实践、民俗文化体验等形式,在行走中感悟初心使命、筑牢信仰之基。
在南泥湾纪念馆,一件件饱经战火的文物、一幅幅定格峥嵘岁月的图片、一段段感人至深的英雄故事,让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历史具象化,师生深刻体悟到中国共产党由小到大、由弱到强历程中蕴含的真理力量与实践伟力。
杨家岭、枣园革命旧址里,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生活战斗过的窑洞,以狭小空间与简朴陈设,无声诉说着艰苦环境下运筹帷幄的革命智慧,让“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延安精神变得可感可知。
延安革命纪念馆前,谭义恒老师结合展陈实物,生动讲述延安时期我党克服困难、推进理论创新与实践探索的历程,一堂别开生面的现场教学课就地展开。
巍巍宝塔山下,全体师生党员面对鲜红党旗重温入党誓词,铿锵誓言响彻山谷,彰显新时代青年赓续红色血脉、矢志为党奋斗的坚定决心。
同学们表示,踏上这片浸透着革命热血的土地,目睹简陋窑洞里诞生的伟大思想,心灵受到强烈震撼。体育学院邓博轩同学感慨:“书本上的文字在延安变得无比鲜活,我理解了‘延安窑洞里有马列主义’的深意,更懂得艰苦奋斗是融入血脉的信仰力量。”辅导员康梦瑶老师谈到:“延安的每一处旧址都是立体思政教科书,我们将把这些素材融入教学,让延安精神在青年心中扎根,转化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动力。”
川渝行:追寻红色足迹 传承革命精神
经管、艺术、医学院实践团队以“追寻红色足迹 传承革命精神”为主题,通过实地参观、现场讲解、互动研讨、沉浸式体验等形式,让思政课“活起来”“实起来”,引导青年在行走中感悟思想伟力、强化使命担当。
在广安邓小平故里,师生参观邓小平故居陈列馆、缅怀馆。思政课教师陈卓结合展陈内容,生动讲述邓小平同志在革命、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历程中的丰功伟绩,激发学生新时代建功立业、实干兴邦的斗志。
重庆白公馆、渣滓洞监狱旧址内,烈士牢房、刑讯室、诗文展示墙及地牢环境,无不诉说着先烈在绝境中坚守信仰的伟大精神;抗战遗址博物馆的现场教学,让师生深切感受重庆军民英勇不屈的抗战精神;民主党派陈列馆与周公馆的参观,则使学生深刻体会到民主党派与中国共产党“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协作精神。
此外,师生还参观了重庆三峡博物馆,通过旧石器时代石器、巴蜀青铜器及三峡工程建设展品,增进对巴蜀历史的了解,进一步增强文化自信。
此次为期四天的实践教学,磨砺了学生意志、增长了知识,强化了新时代大学生的使命担当。这堂“行走的大思政课”播下的信念种子,将在青年心中生长为精神森林,支撑他们以历史清醒与创新锐气,在民族复兴航程中校准人生坐标、扬帆致远。
(撰稿、摄影/谭义恒、陈卓;发布/刘敏;审核/单林波、韩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