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学院艺术学院“‘村歌新声・振兴密码’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在指导教师任川、姜凯与带队教师林雷鸣带领下,于7月7日和8月28日两度深入宁陕县海棠园村,开展融合音乐创作、视觉设计与文化传播的系列实践行动。此次活动既是艺术学院实践教学成果的集中展示,也是对新时代乡村文化共同体建设路径的积极探索。
实践团队充分发挥艺术专业优势,以音乐与设计为双翼,通过实地采风、深度访谈,深入挖掘地方文化基因,结合现代音乐编曲与方言特色,创作出《心海棠》《海棠梦》两首具有浓郁乡土气息和时代特征的新乡村音乐作品。视觉传达专业师生围绕海棠园精神内核,设计了一系列文创产品、农产品包装及音乐会的主视觉形象,以艺术设计赋能乡村文化传播与产业提升。
调研期间,团队走访村史馆,深入了解该村劈山修路、户户通电的奋斗历程,调研生态水稻、林下种植、麝鹿养殖等特色产业,以及“微心愿”“秦岭有块田”等共富机制。这些鲜活的乡村故事成为师生艺术创作提供的源头活水,使村歌与设计不仅具有艺术价值,更成为凝聚乡村认同、传播振兴精神的重要载体。
8月28日下午,“歌起海棠处 声漫振兴路”主题乡村音乐会在村委会大厅成功举办。来自印度、南非、尼泊尔等7个国家的20余位国际友人,中国海洋大学、河海大学派驻的第一书记,以及当地村民齐聚一堂,气氛热烈。音乐会以原创村歌为主线,融入民歌新编、民族舞蹈、中西器乐等多种形式,并设置“击鼓传花”互动环节,有效促进了中外文化交流与本地村民参与,生动诠释了“艺术无国界,文明共欣赏”的理念。
海棠园村党支部书记李华文表示,音乐会让乡村文化与现代音乐深度融合,既提升了本村文化影响力,也增强了村民的文化自信。未来该村将继续深化与安康学院的合作,借助高校人才与创意优势,进一步探索艺术赋能产业与文化发展的新路径。
艺术学院将继续深化校地合作,推动艺术助力乡村振兴从短期活动走向长效机制的构建,从项目式实践走向系统化赋能,为讲好中国乡村故事、构建中华民族文化共同体持续贡献高校力量。
(撰稿/曾金艺;摄影/周睿颖、苏馨;审核/张慧、韩涛;发布/刘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