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学院
首页

安康学院:大力推进“三结合” 让慈善基因润进学生心田

2014年06月03日      关注 :

    安康学院坚持立德树人之教育根本,大力推进慈善文化进校园,开展慈善文化实践活动,树立学生的慈善帮扶意识,营造慈爱友善的校园文化氛围,将慈善文化与校园文化相结合、慈善教育与德育教育相结合、慈善理念与学生成长相结合,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心存大爱、知荣辱、懂感恩、敢担当、乐奉献的新时代大学生。

                                    慈善文化广播校园,助推思想道德教育
 
    慈善是中华民族薪火相传的美德,慈善文化是一种能以精神感染人、以行动教化人的文化。抓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弘扬从校园抓起,抓慈善文化的传播从学生抓起,是基因工程,是种子工程。高校是知识的殿堂、人才的摇篮、社会的良心,也是思想传承的重要载体,承担着为社会发展提供价值导向和道德理想的功能。大力弘扬慈善文化,促进慈善文化进校园,是高校义不容辞的责任。
    安康学院非常重视对学生进行慈善教育。学校把慈善理念的宣传、慈善文化的广播,作为校园精神文明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把慈善教育作为助推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途径,树立起学生的慈善理念,培养学生慈善品德,引导学生慈善行为,形成学校慈善文化教育体系。学校通过主题班会、报告会、故事会、黑板报、宣传栏、校园网、微信、微博、QQ等形式广泛宣传,提高学生慈善志愿意识和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通过慈善与责任、助人与分享、爱与尊重、爱与力量等富有社会价值的慈善主题的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激发学生们扶弱帮困、关爱他人的爱心,促使学生塑造健全人格、培植慈悲情怀、养成公益自觉,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慈善分会应运而生,构建立德树人平台



          安康市慈善协会吸收慈善志愿者仪式在安康学院举行(左图)  安康学院慈善协会分会成立(右图)
    慈善事业是全民事业,慈善志愿者是发展慈善事业的群众基础,创建慈善志愿者队伍、开展慈善志愿服务活动,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有效途径。多年来,安康学院积极开展各项慈善志愿活动,为在青年学生中倡导 “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慈善志愿者精神,发扬助人为乐的传统美德,促进青年学生健康成长,鼓励青年学生踊跃参与慈善志愿服务活动,奉献爱心,服务他人,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贡献,安康学院慈善协会分会于2010年12月正式成立。学校党委书记担任名誉会长,主管学生工作的党委副书记担任会长,学工部、团委负责人担任副会长。分会下设11各小组,各院系党总支书记任组长,学工办主任任联络员。分会的成立标志着学校慈善志愿服务工作再上一个新的台阶,同时也提供了一个立德树人的教育平台。分会要求各慈善小组利用这个平台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感恩回馈教育、诚信互助教育、励志励心教育,从而使学生在慈善中感知幸福、体会快乐、升华心灵、学会成长。

                                    慈善活动精彩纷呈,点燃师生慈善之光
 
    学校教育是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社会的头等大事,教育的本质是大爱大善,学校是首善之区。校园慈善志愿服务活动是慈善理念的植入、慈善文化的广播的有效载体。为此,安康学院慈善分会创新慈善志愿服务活动形式,拓宽慈善志愿服务途径,丰富慈善志愿服务内容,开展了各具特色、精彩纷呈的慈善志愿服务活动。全体师生,上至书记、校长,下到老师同学,积极投入到慈善志愿服务活动中来,在助人中自助,在爱人中自爱,在奉献中获得。



                                 学生志愿者帮助老人洗衣服 缝被子 


                学生志愿者为福利院的老人们表演节目         学生志愿者为福利院的老人们剪指甲




               参与志愿服务的学生在陪老人聊天         化学化工系教师和学生为福利院的老人们做饭


    ——抚孤助残,爱心接力。1989年,安康学院化学化工系的师生就和汉滨区老城办福利院建立合作关系,开展“安老抚孤”送温暖志愿服务活动,从此把善的种子植入校园。25年来,化学化工系一直坚持每周五和周末组织学生分期、分批深入敬老院,帮助老人洗衣服、打扫卫生、洗头理发、剪指甲,同学们也会经常利用课余时间精心准备各种节目,在陪老人聊天之余,也给他们讲故事、说笑话、表演节目,先后有6000多人次参与这项活动。



安康学院党委书记杨涛(左图前排右二)在福利院作服务工作,副书记胡鸿晓(右图前排右二)和学生一起为福利院的老人盛腊八粥
    这项活动的开展得到了该院领导和教师们的高度关注与支持。安康学院党委书记杨涛就是慈善志愿服务的常客,杨涛不但自己做志愿服务工作,还经常带着自己的女儿前往敬老院,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服务;党委副书记胡鸿晓经常身体力行地参与到志愿者服务中;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闵小平既是此项活动的发起者之一,也是志愿活动的积极分子。2013年1月19日是我国传统节日腊八节。像往年一样,安康学院领导和化学化工系部分教职工、学生组织开展了“爱心同行,情暖腊八”行动,他们一起来到老城办敬老院,与青年志愿者服务队长期照顾的老人们共度腊八节,并为他们送来了生活物资和礼品。在和老人们嘘寒问暖之后,他们有的给老人们炒菜、做腊八粥、包饺子,开展多项服务。当一碗碗热气腾腾的腊八粥送到老人们手中时,他们绽开了幸福的笑脸。这样的场景,几乎在学期中的每个周末都能重现,从学校的领导、老师到学生,这一坚持,弹指间已是25个春秋。
    25年来,该院化学化工系学生换了一茬又一茬,但无论寒暑,每逢周末、假期,同学们就如期来到老城办敬老院为老人服务,风雨无阻,从不间断,使敬老院的老人享受到缺失的天伦之乐。这项活动感召着校内的大学生们,现在,由发起之初的化学系师生的一个系、几个老师、几十名同学,发展成全校师生近万名师生师生共同关注、参与的活动。现在,活动的范围和内容也如浪花般一圈一圈失散开来,除敬老院,发展到阳光学校、儿童福利院,同时开展“保护母亲河,一江清水送北京” 环保志愿活动,无偿献血志愿者组成“安康人民健康的活血库”。
——爱心银行,捐资助学。扶贫济困、关爱他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安康学院政史系结合专业特点,在师生中大力弘扬中华民族团结互助的高尚情操,通过救济失学儿童和系内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的爱心互助活动,培养当代大学生的爱心和社会责任感。自1997年3月13日起在全系师生中倡议参加“希望工程”捐资助学活动,2004年3月18日在全系师生中倡议开展“诚信互助银行”互助活动,至今这项活动已有十五年的历史,该活动在校内外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
    1997年3月13日,政史系响应团中央号召,在全系师生中倡议“半年节约两元钱,救助失学儿童返校园”活动,学生每学期捐助两元钱,教师每学期捐助6元钱,通过希望工程办公室资助安康市城关一中三名学生和果园小学七名学生,参加希望工程捐资师生375名,共捐资8次,资助10名失学儿童,总额达3535.30元。随着高校实行收费制度,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人数日益增多,政史系从2004年3月18日起将希望工程项目活动及时转为系内师生“人人献出两元钱,帮扶贫困大学生渡难关”的诚信互助活动,成立了政史系“诚信互助银行”,号召教师带头,每人每学期捐款10至50元,学生每人捐资2元。截至2011年7月,共捐助15次,全系师生都参加了该项活动,总计达4000余人次。
    从“希望工程”捐助失学儿童到“诚信互助银行”捐款历时15年,累计捐款金额达45404元,先后资助失学儿童11人,通过日常生活资助和特殊救助两种形式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175人次,先后有107人次借出资金17900元。通过诚信互助银行的救助或帮助,使绝大多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能安心学习,促进了学风建设,发扬了师生、同学之间的互助精神,也促进了学生管理的安全和稳定工作。



               学生的亲情账簿                                       学生的感恩信 


                                       安康学院感恩教育系列活动
    ——感恩于心,回馈于行。许多中华传统美德都蕴含慈善理念之中。慈善,让我们看到了自身存在的价值;感恩,让校园有了不一样的风景。慈善是教育和引导大学生感恩祖国和人民,培育担当意识,践行真善美的重要抓手。
    为培养学生常怀感恩之心,常念感恩之情,常行感恩之举,常做感恩之事,从2008年开始,安康学院在每一届新生中开展了感恩教育,通过亲情演讲、亲情诉说、打亲情电话、写感恩信、算亲情账等方式,触动学子心灵,拨动心中慈善之弦,使学院学生感恩于心,回报于行。有的家长多次给学院写信或打电话,说他们的孩子以前不懂事,总是一味的索取,但是当孩子看到自己算的亲情账后,才明白原来父母为他已经做出了这么多的奉献,变得非常理解和体谅父母了。
    为加强对受助学生的感恩教育和社会责任感教育,引导其树立自强意识、培养劳动观念,体验劳动意义,塑造优良品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实现“资助与励志并举,助学与育人并重”的有机结合,安康学院制定了《安康学院受助学生参加义务劳动、公益活动管理办法》。按照本办法的要求,各院系开展了各具特色的青年志愿服务活动和慈善志愿服务活动。如:数统系组织学生志愿者到安康市阳光小学开展“春意浓,送温情”志愿活动;电信系组织志愿者参加安康市义工联合会、安康市共青团汉滨区委承办的“有爱的冬天不会冷,温暖小手公益活动”;中文系组织学生开展“我手传我心”感恩教育活动;外语系组织志愿者到安康市阳光学校举办 “阳光之行”感恩教育活动;艺术系组织学生开展“感恩存心、感谢有你”为主题的感恩教育系列活动;教科系组织志愿者前往安康市儿童福利院开展“爱永恒、送温暖、关心你我他”献爱心活动等。
    ——社会实践,奉献社会。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可以引导学生走出校门、认识社会、了解国情,可以促使学生奉献社会,增长才干、完善品质,更有助于大学生更新观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每年暑假,安康学院从学校实际出发,积极组织青年志愿者深入农村基层、贫困地区、地震灾区等,充分发挥自身的知识智力优势,开展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如:中文系的新农村建设志愿服务队,城镇建设与环境治理协调发展调研服务队,外语系的“关注新农村、我们在行动”服务队,经管系的安康城乡发展建设问题调查服务队,教科系的生源地助学贷款现状调查实践队,农生院的秦巴山区生物资源考察及标本采集队,贫困地区养殖业调查与实践团队,数统系的农村妇女生活现状调查队,化学系的“保护母亲河、我们在行动”的服务队,政史系的“关注社会、体验民生”社会实践小组。
    ——团结互助,共同提高。为传承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学习我们身边的好人好事,安康学院通过开展专题报告、走访交流、座谈交流等形式加强与安康市其他慈善组织的交流与沟通,学习活跃在安康各个领域里的志愿者服务队,如安康市义工联、安康市援少会、汉阴吧慈善服务队、长兴集团慈善分会等先进事迹,推动学校校园慈善文化建设,使同学们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奉献社会,健康的成长。
    2013年6月3日,安康学院举办了“团结互助,给力心灵,悦纳自我,共同成长”慈善文化交流会,邀请到了安康市慈善协会领导、安康市义工联负责人、安康市援少会负责人与该院师生交流座谈慈善心得。与会的安康市援少会、义工联负责人介绍了他们的慈善志愿工作,分享了自己的慈善故事,安康学院的志愿者在慈善心得交流中,畅谈了自己多年来参与慈善志愿工作的心得和感受,此次活动极大地激发了安康学院师生参与慈善活动的热情。
    目前,感恩文化和慈善文化已经成为安康学院校园文化的品牌,通过一届届感恩教育系列活动把慈善理念深深地印入学生心中。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人心,立德树人结硕果
 
    安康学院长期坚持把慈善文化作为立德树人的重要内容来抓,把慈善教育活动和慈善善行的养成结合起来,使学生加强道德修养,注重道德实践,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走出校园后怀着一颗大爱之心,激扬青春,开拓人生,奉献社会,获得广泛好评。
    ——柔肩担道义 打造黄河岸边第一村:美丽女村官白一彤。2009年1月14日,刚刚19岁、正在安康学院中文系读大二的白一彤,以97.6%的得票率当选陕西榆林清涧县高杰村村主任,成为全国最年轻的村主任,2010年以全省总分第一名的成绩通过大学生村官考试。学校对她进行个性化人才培训,平常以自学为主,老师通过网络把学习资料传给她,并通过网络进行授课,还派教授到高杰村给她讲课,使她顺利完成学业。她带领村民修了48公里环山公路,带领施工队打淤地坝3座,淤地3.67平方公里,建成无公害蔬菜大棚100亩,大棚14个,塬上人造良田600亩,争取扶贫资金修建两个红枣烤房,修复了百姓文化戏楼和广场,成立了村道清剧团,建成了村民健身之场,恢复兴建了“千年古寨”、“千年瓦窑”、“中央警备三团旧址”三个旅游景点,建起了新型农民培训学校。白一彤“扎根基层,给力新农村”,努力把高杰村打造成黄河岸边第一村的事迹,被中省多家媒体报道。白一彤在接受采访时说:她能扎根农村,取得一些成绩,离不开安康学院的教育。她在学校读书时,受到爱的教育、吃苦精神的教育,也参加过爱心救助,这对她的成长进步大有好处。
    ——扎根基层 诚朴实干:支教边远山区的全东。2003年从安康学院中文系毕业的全东,不顾家人的反对和亲友的劝阻,放弃在条件优越的汉滨区从教的机会,来到偏僻落后的国家级贫困县宁陕县任教。他象爱亲人一样热爱工作、热爱学生,经常为贫困学生买饭、买保险、买资料;为生病的学生买药、买水果、买补品;在教学上,教育学生珍惜每一天,奋斗每一天,成功每一天,着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所带学科成绩,连续6年居全县第一。周末带领学生到农村帮助农民挖地、挖石头,看望孤寡老人,到公共场所捡拾垃圾,培养学生的友善之心,增强环保意识。全东获得“全国十佳班主任”、“陕西省优秀班主任”、“宁陕县教学能手”、“模范班主任”等荣誉称号。
    ——抚孤助残 世界屋脊播爱心——优秀援藏志愿者吕涛。2007年从安康学院化学系毕业的吕涛,2010年作为全国51名援藏志愿者选派去西藏工作,成为西北志愿者中唯一一名非重点院校的援藏志愿者学生干部,到拉萨后被安排在西藏自治区残疾人联合会中心工作,负责国际盲人组织在西藏的援助项目,曾顺利完成上海世博会“生命之光”西藏馆宣传册编辑工作和全国第五届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西藏代表团后期保障工作。被自治区评为优秀援藏志愿者。
    ——把一切献给人民:抗洪抢险烈士罗春明。毕业于农生院的罗春明,生前任紫阳县焕古派出所教导员,曾3次荣获三等功,8次被市公安局、紫阳县委、县政府、县公安局评为“先进个人”和“优秀民警”。2010年7月18日,紫阳突发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罗春明在紧急转移群众时,被一泻而下的强大泥石流卷走,壮烈牺牲,被公安部授予“全国公安系统二级英模”称号。
    ——心若在 梦就在:关注留守儿童陈显萍。2006年从中文系毕业,现任广州市明珠中英文学校语文教师的陈显萍,在她初到广州被一家幼儿园聘任时,她的一个学生放学后没人接,经了解,父母离异,没人要孩子。薪水不高的她将弃儿照顾了半年,用爱心撑起孩子梦想的蓝天。历经周折,最终在四川找到了孩子的爷爷奶奶,把孩子交给老人。陈显萍关注留守儿童、热爱义务教育的事迹得到了老师、学生、家长的热烈欢迎,得到了学校和政府的高度评价。陈显萍被评为优秀教师,中央电视台《共同关注》栏目报道了她的事迹。
    ——危险之中显身手:模范公务员蒋安成。2012年7月2日,农生院毕业生、南郑县水利局局长蒋安成,在濂水河付家河石梯堰检查防汛工作时,突遇濂水河的枢纽挡墙垮塌,旋即被汹涌的洪水卷走后失踪。7月3日,蒋安成的遗体才被找到。2012年7月17日,陕西省政府作出决定,追授蒋安成陕西省模范公务员荣誉称号,并号召全省广大公务员向蒋安成同志学习。
    ——见义勇为 舍己救人:永远的班长冯浩杰。2011年12月1日,农生院2011级园林专业学生在赴汉滨区县河乡红霞村实习基地进行课程实习的过程中,一女生不慎落入河中,在施救过程中,该班副班长冯浩杰同学不幸牺牲,永远定格在他青春的20岁。冯浩杰等人,在他人生命遭遇危险的关键时刻,临危不惧,奋不顾身,挺身而出,勇救他人,事迹感人,可敬可佩。他们的行为,集中体现出了崇高的社会责任感,无私无畏的崇高品德和团结友爱、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操。冯浩杰等人被安康市汉滨区授予 “见义勇为先进个人”荣誉称号。安康学院以及陕西省各高校开展了向冯浩杰学习的高潮。冯浩杰勇救落水同学而献出宝贵生命的事迹也被改编成的微电影《你给了我一片天》在全国公映。
    ——全国先进班集体:2007级园林专业(本科)。2007级园林(本科)专业由36名学生组成。入学后,在农生院党政领导的领导下,该班积极响应学校加强学风建设和狠抓教学质量建设的号召,秉承安康学院“笃学、尚行、砺志、创新”校训,逐步形成了“健康、诚信、务实、创新”的优良班风和“勤学、笃行、慎思、实践”的浓厚学风。在历次学习考试中,综合成绩在年级中始终名列前茅;同时,在科技活动、社会实践、校园文化建设、志愿者服务,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等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获得了很好的社会评价。2010年5月,该班被教育部、共青团中央评为 “全国先进班集体”。
    他们是安康学院可歌可泣的学子们浓缩后的影像,更是是数以万计的安康学院学子们热于奉献、乐于服务、知于感恩、诚朴实干、敢于担当的群塑之像。
    安康学院的慈善文化进校园工作得到了陕西省教育厅、团省委、陕西省慈善协会、安康市民政局、安康市残疾人联合会、安康市慈善协会的肯定,并多次受到表彰,先后有陕西日报、安康电视台等多家媒体和网络进行了报道。2010年,安康学院被评为“陕西省优秀志愿者服务集体”,汉滨区老城办敬老院也被授为“陕西省志愿者服务示范基地”。 2013年安康学院慈善分会先后被安康市慈善协会评为“优秀慈善志愿者团队”,被陕西省慈善协会评为“陕西省慈善志愿服务先进集体”。
    如今,安康学院的每一个学生,都在或多或少的接受慈善精神的洗礼和熏陶,都在不知不觉中延续慈善事业,继承传统美德,弘扬勇于奉献、敢于担当的社会主义价值观念。而越来越多的安康学院新生也接过了接力棒,加入到慈善志愿者服务团队、青年志愿者服务团队等关乎慈善事业的学生组织,参与到慈善活动和慈善事业建设中来。
                                                    (责任编辑:孙永涛)
相关链接:http://www.snedu.gov.cn/jynews/rdjj/201406/03/41798.html 

 

上一条:在秦巴汉水间谱写特色育人的华章——《中国教育报》刊载我校王兴林校长撰写学校发展纪实文章

下一条:人民日报:地方本科高校该转型了

关闭

安康学院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20

陕ICP备 17014456 号    地址:中国 陕西 安康市育才路92号    邮编:725000

总访问量:位访问者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抖音